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

(题文)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 )

类别

数量

比重

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

399

70.4%

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

113

19.9%

 

 

A. 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 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

C. 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 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

 

B 【解析】 据材料“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可知,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类别的书籍比重较大,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比重较小,这说明当时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层次主要在于科技方面,说明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当时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故C项错误;中国人主要学习西方的科技方面,这属于地主阶级的特点,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

A. 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

B. 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

C. 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

D. 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

A. 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

B. 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 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

D. 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查看答案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启蒙与救亡并重

D. 推动中国近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