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在画作《墨竹图》上题诗一首:“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该作品
A. 体现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B. 是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开端
C. 着重反映个人思想情感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 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 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 书法、火药、指南针
D.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B. 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 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D. 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 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 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 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A. 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B. 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C. 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D. 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