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以一种历史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 )
A. 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B. “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 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 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据此推论,他们都主张
A. 改革科举制度
B. “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加强理学文学的研究
D. 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此观点
A. 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 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 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 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
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 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 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 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 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A.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 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 倡导“三纲五常”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的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C. 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