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1)地位:社会主体,政治核心,权利平等,当家作主。 (2)阶段:1832年增加选民人数;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实现全民普选。特点:过程曲折漫长;民众积极斗争;范围逐渐扩大;伴随议会改革。 (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为城乡平等。作用:更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仍在向前推进。 【解析】 (1)中西方民主政治。从材料“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可以归纳为公民是社会主体、公民当家作主。有由材料“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任何人……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可见,公民权利平等。 (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1832年”“1885年”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选举权的变化回答。第二小问,材料反映了英国选举权不断扩大,但过程比较漫长,随着英国政治改革不断前进。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中“选举方式”的变化,差额选举,城乡代表比例变化等知识回答“变化”。第二小问,我国民主政治的逐渐完善,更能体现人民意愿,更利于人民平等地参政。第三小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中国民主进程曾经遭受曲折,但在文革后继续向前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 真实的再现了客观历史

B. 正确评判了历史人物

C.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D.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

A. 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 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 兴盛于宋元时期    D. 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查看答案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 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查看答案

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由此可见,黄宗羲主张(  )

A.工商皆本                         B.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C.治贫与治愚相结合                 D.减轻人民负担

 

查看答案

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A. 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B. 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

C. 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D. 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