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代驿传除传书递信、递运货物、接待官员外,各类政务信息、人事变迁均须经铺递、驿传体系层层上报,以便朝廷对信息来源进行登记、查核及反馈。但驿传出现虚耗公帑,公务延搁,回执伪造,甚至于直省重大政情被隐瞒漏报。驿传不能对民间开放,新式邮政价格低廉,若有特定目的,寄信者且可以匿名方式投寄。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正式发布上谕,其中“轮船、铁路、电线、邮政,应设专司,着名为邮传部”,但管驿权利依然归属陆军部。光绪三十三年颁布的邮传部新官制,原设计的邮电司被分为电政司与邮政司,邮政司“司掌全国邮政”,其中亦无涉及驿务。邮传部在收回邮政自办及裁驿置邮等事务上,纠缠直至清亡。
——摘编自吴昱《权衡与平衡:清末驿弊与改革方案的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驿传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驿传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近代中国重要历史名词
五口通商 | 洋务运动 | 甲午战争 | 实业救国 |
维新变法 | 清帝退位 | 新文化述动 | 五四达动 |
中共一大 | 国民大革命 | 九-八事变 | 开国大典任 |
选上表中的2个历史名词,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列出所选历史名词;阐述所选历史名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制建设和进步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体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体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我国现行宪法是1954年制定,1982年修订的。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摘编自《宪法在社会变革中逐渐完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民治”在中国的近现代社会都努力去落实,请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关于“民治”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并概述最后一部法律的原则?
(3)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你对新中国修宪的认识。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 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 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题文)延安时期,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使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主要是因为
A. 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 毛泽东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
C.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阶段、领导者、动力、前途等进行了系统论述
D. 中国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据下表可知
1935年全国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类论著数量统计
有关社会主义 | 有关辩证唯物主义 | 有关历史唯物主义 | 有关计划经济 | 有关国民党历史 | 有关三民主义 |
32本 | 23本 | 23本 | 19本 | 8本 | 13本 |
A. 民众丧失了对国民党的信心 B. 马克思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C. 苏联对中国共产党控制加深 D.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