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复兴法》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暂停部分反托拉斯法条款的实施;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并在它的认可和监督下,由资方、劳方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制定分别适用于各行业的法规。这一措施
A. 维护了自由企业制度
B. 剥夺了工业的合理利润
C. 损害了劳工的利益
D. 加剧了社会经济危饥和政治危机
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A.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 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 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据统计,1500-1650年的150年间,仅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了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
A. 促进了西欧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B. 表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 增强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
D. 导致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受到摧残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 1912年 | 1936年 | |
轻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54.7% | 14.3% |
出口比例 | 10.9% | 25.2% | |
重化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13.7% | 47% |
出口比例 | 3.6% | 6.9% |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汪靖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64.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