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

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项目

1912年

1936年

轻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54.7%

14.3%

出口比例

10.9%

25.2%

重化工业产品

进口比例

13.7%

47%

出口比例

3.6%

6.9%

 

 

A.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 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36年和1912年相比,中国轻工业进口比例减少,出口比例增加,重化工业产品进口比例增加,出口比例增加,联系课本知识,南京国民政府在此时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选C。A项中“根本”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与表格信息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汪靖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264.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A. 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 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 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 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查看答案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查看答案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查看答案

西汉匡衡“好学,家贫,佣作以助资用”。东汉第五访“少孤贫,尝佣耕以养兄嫂,有暇则以学文”。这表明当时

A. 两人都属于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隶佣”    B. 农村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C. 存在一种拥有人身自由、出卖劳力的雇农    D. 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沦为雇农

 

查看答案

(题文)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

A. 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 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