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

(题文)清朝曾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又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材料表明

A. 清政府严格实行保甲制度

B. 清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C.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D. 清政府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D 【解析】 根据“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可知,清政府推行抑商政策,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故D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限制商人经营范围”,排除B;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湖广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C. 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动

D. 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急剧衰退

 

查看答案

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B. 政府注重精耕细作

C.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 各地民俗趋向一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社会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明清文化出现了具有市民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抨击宋明理学中的僧侣主义和禁欲主义。至于顾、黄、王诸大师在哲学思想、史学思想、自然观中的理性主义,也都与中世纪的蒙味主义相对立。然而,由于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他们虽猛烈批判封建专制帝王,但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70—80年代,早期维新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他们主张不仅在物质层面,而且要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即从学习“西技”发展到学习“西政”。他们倾慕西方的议会制度并且希望仿效。这种维新思想到甲午战争时已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后维新思想形成广泛社会思潮的原因。

(3)根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晚清以来学习西方的历程。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之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材料表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如何评价?

 

 

查看答案

今天象棋中有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字,宋代的象棋中”“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