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

梁启超说:“世之所谓温和改革者,宜莫如李、张矣……然则再假以十五年,使如李、张者……亦不过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而已。一旦有事,则亦不过如甲午之役,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既不能救亡,则与不改革何以异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梁启超全盘否定了李、张的改革

B. 学习洋操量少力弱导致改革失败

C. 革新制度才能改变中国全貌

D. 评价改革成败标准是战争的胜负

 

C 【解析】 这一题中的“李、张”之改革,应该指的是李鸿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所进行的洋务运动,梁启超认为他们的改革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得以检验,结果是“望风而溃,于国之亡,能稍有救乎?”,也就是说改革是以失败而告终,梁启超的话本意是要说明这个改革不能起到救亡的目的,所以改革应以救亡为目标,所以主张应该革新制度,而不是局限于“多得此等学堂洋操数个”,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查看答案

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

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 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

D. 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D.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查看答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应予以改革,强调治理天下成功的标准应当是广大百姓的快乐与否。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 儒学统治地位已动摇

B. 儒学出现了趋时更新

C. 正在酝酿着社会转型

D. 君主专制逐渐被削弱

 

查看答案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

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

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

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