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庄子

B. 孟子荀子

C. 荀子韩非子

D. 孟子韩非子

 

C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A错误。B、D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故本题选A。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 通过礼仪教化,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D.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查看答案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查看答案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还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这些想象说明

A. 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B. 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 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它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十二铜表法》

(1)材料是否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关奴隶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材料的规定是否维护了平民的利益?结合材料的内容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