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的传承与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古希腊 | 普罗塔哥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盂子 | “仁则荣,不仁则辱” |
材料二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对中西文化矛盾冲突的比较鉴别中,逐渐发展出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卢梭的天赋人权说、赫胥黎的进化论对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知识分子来说,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文池《思想的灵光》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三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 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 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 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D. 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 反映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之路
B. 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C. 四人的救国方式基本一致
D. 四人的斗争对象基本一致
严复在1913年发表的《思古篇》中写道:“……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不知畴国种之阶级,要必以国性民质为之先,而形而下者非所重也。中国之国性民质,根源盛大,岂可厚诬?”材料表明严复
A. 重拾“中体西用”思想
B. 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澎湃
C. 主张学习西方政治文明
D. 质疑中国之“国性民质”
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成果之间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 魏源——《海国图志》
B. 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
C.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鲁迅——《狂人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