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摘自文池《思想的灵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说明“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

 

 

(1)相同点: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不同点: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理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只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欧洲启蒙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 (3)历史条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资产阶级形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实践活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解析】 (1)关于概括苏格拉底和孟子观点的异同,首先找出各自的观点,然后比较即可。根据材料一“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知识即美德就将是对的”可知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很重要;根据材料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知孟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很重要,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关于相同,可从都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方面回答;关于不同,可从苏格拉底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孟子强调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方面回答。 (2)关于“产物”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等信息可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的局限(属于儒学范畴、未能推动社会转型等)方面分析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即可。关于“宣言书”的理由,根据材料二“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可从构建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方面分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即可。 (3)根据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等信息可从经济、文化的角度分析作答。具体实践活动,可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方面思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 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

B. 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第一次挑战

D. 成为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查看答案

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 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查看答案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查看答案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