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反对专制统治
C. 救亡图存
D. 反抗外来侵略
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潮有着本质的区别,根源是
A. 国际环境不同
B. 阶级基础不同
C. 政治目标不同
D. 思想观点
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
A. 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
B. 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 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
D.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
“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推动了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C. 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 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纵观近代前期先进人士的有关言论,少数人对“中体西用”这一文化原则整体上的正确性有过疑虑,但从未有人对其所含的民族性提出过怀疑。对“民族性”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抬高中学地位,贬低西学价值
B. 明确反帝爱国,倡导中学主导
C. 突出实用效率,批判祟洋虚无
D. 提倡抵御侵略,维护中华文明
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 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 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 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 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