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

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俗语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反映“俗语学校”教育

A. 意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 渗透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

C. 开始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 重在培养人们的政治素养

 

B 【解析】根据材料“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以人为中心,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14世纪,文艺复兴,是假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推行资产阶级文化,故 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反宗教神学的一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注重培养“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并非政治专有素养,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意义在于

A. 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B. 批判了神权统治,鼓吹了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C. 发展了在人、国家、宗教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的人文主义精神

D. 把人文精神推进到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民贵君轻

D. 天下为公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李贽

④黄宗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这一材料说明

A. “百家争鸣”时儒学成为主流学说

B. 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 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查看答案

南宋时,朱熹始建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提出“为学之序”,即“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之序”所蕴含的理念是

A. “三纲五常”

B. “经世致用”

C. “格物致知”

D. “知行合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