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

(题文)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 汉长安

B. 唐长安

C. 宋汴梁

D. 元大都

 

B 【解析】 试题由题干中的“节度使”和“中书省”可以判断出题干中的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唐朝,故本题答案为B项。汉代我国还没有节度使和中书省,排除A项;宋代的节度使已经成为虚衔,不可能出现题干中的现象,排除C项;节度使在元代被废除,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查看答案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查看答案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建立内阁

C. 主张加强相权    D. 反对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女性地位低下

B. 婚姻讲究门第

C. 择婿方式独特

D. 大臣拉帮结派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史籍中有关巴蜀豪族称谓的词汇通常有“大姓”、“大族”、“豪族”、“著姓”等等,但隋唐以来,“土豪”、“富室”、“富人”、“田家”等词汇取而代之,特别是中唐以后,这种情况变得尤为常见。这主要反映了

A. 商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B. 地方势力割据的风险加大

C. 赋税制度调整加剧了土地兼并

D. 传统宗法血缘组织的弱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