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代早期的甲骨卜辞中,“帝”的卜辞较多,其含义往往指“天神”。到商朝末期,“宗”类卜辞的增加,“帝”逐渐消失,“帝”成为先王的祭称。这反映了
A. 宗教祭祀仪式简化
B. 宗祛嫡庶关系确立
C. 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 天人合一理论成型
(题文)《礼记·射义》记载西周一种“射礼”活动,“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这体现出射礼
A. 拥有浓厚的民本主义内涵
B. 具备维护统治秩序的教化功能
C. 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平等
D. 是普遍存在的大众娱乐活动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题文)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 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 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 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 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 | 中国 | 西方国家 |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正式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
③16世纪~18世纪 | 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 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