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称:(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据此可知,元代行省
A.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B. 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 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命
D. 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粘乎,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 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 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 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 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这说明
A. 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
B. 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
C. 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D. 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大增
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 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 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