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D 【解析】 试题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加强皇权,设置殿阁大学士;而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主要是为了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强化皇权。因此选D。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虑,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派进文官做知州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设参知政亊为副相

 

查看答案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查看答案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诸侯地位日益平等

B.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C. 皇帝制度已经形成

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