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在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本是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