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 设置官职
B. 建立武装
C. 禹死启继
D. 制定刑法
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

图1 图2
A.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 分封制、郡县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分封制、行省制
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材料一


材料二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三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秦是如何实现由图二到图三变化的?
(2)根据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大宗),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小宗),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
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西周怎样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边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