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

阅读分析材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最本质的优点,也许在于能够在既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使共同体的大量人口能亲身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不仅使每一个个人而且使共同体本身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阮炜《“苏格拉底问题”背后的政治》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某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主政治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雅典民主运行的主要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材料三中的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制度上有何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何认识?

 

 

(1)优点: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增强国家认同感。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陪审)法庭。 (2)理【解析】 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3)表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政治体制具有多样性、继承性、变革性和交融性;政治体制必须与其国情相适应;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解析】 试题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的是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对国家产生一种强烈的亲和感和认同感”等,分析、认知,把握到“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增强国家认同感”等维度即可。关于第二小问,联系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史实,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陪审)法庭等即可。 (2)本问考查的是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与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紧扣材料二信息“‘民国’之取代自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等,结合相关史实,重点注意从以下方面展开: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3)本问考查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揭示的实际上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涉及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关于第一小问,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于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能够紧扣材料相关信息,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追求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目标,走向民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必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批准,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税,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材料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如何发展完善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的原因?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纲要》

材料二  “票拟权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参与朝政的权力……虽然最后的决策依赖皇帝的批红,但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尤其是出现幼主、庸主和怠政之君的时候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英国的内阁制被称为“责任内阁制”,所谓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的组织形式。……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协调和指导政府各部门的活动,从而制定出一种始终一贯的政策。有的政治学家称它为把行政与立法两部门连接起来的一个“纽扣”,又称它为议会推选出来的统治全国的委员会,更严格地说,它是下院多数党的一个委员会,少数党是没有代表在内的,这是它与其他的议会委员会不同的地方。……英国内阁的建立是没有任何正式的成文的法律作为依据的,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依据惯例逐步形成的。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明朝内阁制对皇权专制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内阁制和近代英国内阁制的本质区别,并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造成它们具有本质区别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首相特雷莎·梅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政府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以启动脱欧程序。2017年3月1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脱欧”法案,授权首相特雷莎·梅正式启动脱欧程序。材料主要体现英国

A. 国王依然掌握部分行政权

B. 首相实际上是对国王负责

C. 政治蕴含分权制衡的理念

D. 尚未实现真正的三权分立

 

查看答案

约在12世纪初,英国的威斯敏斯特立法第1号第5条规定,代表的选举“必须自由进行,不受威吓”。同时,英格兰几乎所有的选举令状中都写着,郡长“应当号召从每个城镇选举两名市民和从每个自治市选举两名自治市民参加议会活动”。这些做法

A. 推动了贵族政治发展

B. 提高了资产阶级地位

C. 反映了英国具有民主传统

D. 有利于限制国王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