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下列说法中与钱穆先生这段话观点最接近的是(    )

A. 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    B. 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C. 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 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D 【解析】材料“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故A项错误;历史与现实之间相互影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要把历史认识还原到原有的历史情境中去,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

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影响

C.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D.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查看答案

《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    B. 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

C. 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    D. 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强化了中央权力

D. 促进了文化整合

 

查看答案

(加试题)美国政府的政策中经常出现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交织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值得玩味的是,美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方针,却是在威尔逊的利他主义的旗帜下实现的。号召美国参战时他不提自私的国家利益,而是表明美国别无所求,只是为维护原则而战。而此前,西奥多·罗斯福以维护美国国家利益为旗帜,号召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却没能奏效。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大体上有两种评价。①理想主义认为它是高瞻远瞩的国际合作的结果,并指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复苏和增长;②而现实主义则认为它是美国利用债权国优势地位和英国频临破产的局面来确立美国经济霸权的工具。

—本·斯泰尔《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威尔逊打着“利他主义的旗帜”参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您更支持哪一种评价,并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加试题)徽商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人群体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徽商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启銮。途经黄河,视察北岸诸险。十一月南巡至江宁,谒明孝陵。回銮时次曲阜,诣孔庙,瞻先圣像,书“万世师表”。康熙二十八年(1689)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临阅大运河和淮扬河工,接见参与疏泄工程的徽商代表,汪铨等人在扬州陈家湾得到亲见皇帝龙颜,闻其声的荣耀。更者,康熙初期为了镇压三藩动乱和郑成功势力,大量动用了国家财政,这样的状况就促成了有关河工方面徽商的活跃。康熙帝抵达浙江绍兴,祭大禹陵,亲制祭文。

—摘编自曹永宪《康熙帝与徽商的遭遇》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王星明、罗刚《徽州古村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巩固汉族地区统治的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他亲自接见徽商代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徽商群体的特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