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 学游说之士,学士云集。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

A. 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

C. 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    D. 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

 

B 【解析】 战国时期学术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侯国为了壮大实力纷纷广纳贤才,稷下学宫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故B项正确。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并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是西汉以后,故C项错误。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不符合材料信息主旨,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曾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意味着孔子认为

A. 臣应该以死事君

B. 君臣之间是平等的

C. 臣对君有相对的义务

D. 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查看答案

下表是史书关于儒家学者的籍贯分布记载,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齐鲁地区

其他地区

籍贯不明者

《史记·儒林列传》

71.79%

17.95%

10.26%

《汉书·儒林传》

45.60%

46.11%

8.29%

《后汉书·儒林列传》

36.36%

63.64%

 

 

 

A. 齐鲁地区儒学的衰落

B. 儒家思想在各地传播

C. 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D. 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大

 

查看答案

学者许倬云指出:孝道的伦理,尤其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也与农户保持劳动力不缺乏的需求有彼此相证的合理性。该材料可以说明

A. 孝道伦理与小农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

B. 劳动力的缺乏是制约小农经济发展的瓶颈

C. 孝道伦理维持了古代中国农村的秩序

D. 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力的增长

 

查看答案

朱熹在《戊申封事》中写道:“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这段文字体现的朱熹的主张是

A. 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B. 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C.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 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查看答案

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著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

A. 专制集权的巩固

B. 封建经济的衰退

C. 理学思想的影响

D. 审美意识的觉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