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A. 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 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C. 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
D. 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
嘉靖元年(1522年),礼科给事中上奏疏说“三代以下,论正学莫如朱熹”,不指名地批判了王阳明。世宗立即下诏:“不许妄为叛道之经私自传刻,以误正学(程朱理学)。”当时的明廷批判王阳明,可能是因为阳明心学
A.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提升了人的主体地位
C. 否定了封建纲常合理性
D. 离经叛道追求个性解放
人类自古便喜欢仰望天空。每逢日食,现代人不分阵营,不论信仰,纷纷驻足观看这宇宙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大一统
C. 天人感应 D. 君权神授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周代政治制度 B. 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实现德治政治理想 D. 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
春秋战国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关系)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关系)方面,强调民的作用。这种民本思潮
A. 证明了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成为了秦国统一的指导思想
C. 反映了天命观念影响深远
D. 有利于缓和紧张的社会矛盾
(题文)近代学者钻研《墨经》,发现其涵盖了哲学、逻辑、心理、政治、伦理等多个学科内容。胡适说:“看《墨辩》中论光学和力学的诸条,可见墨学者真能做许多实地实验,这正是科学的精神。”蔡元培认为:“先秦唯墨子颇治科学。”这说明
A.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领先世界
B. 战国学者普遍主张求真务实
C. 传统学派蕴含着近现代价值
D. 唯物与形而下成为文化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