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

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礼乐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B 【解析】 试题本题可用排除法。A分封制下诸侯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造成国家分裂,A错误。B是宗法制的作用,正确。C是关于分封制形成的,错误。D不是西周时期形成的,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罗马法司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之所以说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是因为它(      )

A.通用于世界各地

B.包含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文献

C.适用于罗马帝国的公民

D.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查看答案

宗法制、分封制体现了早期国家形态的一些特点。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形态的演进,宗法制、分封制逐渐衰落。其衰落的实质是

A. 诸侯国力量增强,彼此进行争霸战争

B. 政治关系中的地缘关系逐渐取代血缘关系

C. 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 受封的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便利其势力增长

 

查看答案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美国民主制度有很强的普遍性

B. 联邦宪法如艺术品不实用

C. 各国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国情

D. 联邦宪法有明显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摘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四  14世纪至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推动人类历史文化蓬勃发展的文艺复兴运动。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文艺运动(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其中,出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西厢记》、《牡丹亭》等名作……不过,《西厢记》在流传过程中,也曾遭受到禁毁、歧视。清朝乾隆十八年(1753年),朝廷下令将《西厢记》、《水浒》列为“秽恶之书”,认为“愚民之惑于邪教亲近匪人者,概由看此恶书所致”。

——摘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潮与中国明清之际文艺思潮之比较》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三关于中国科技停滞不前主要原因的不同看法。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四中《西厢记》等书的遭遇有哪些社会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