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1)现象:“百家争鸣”。 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观点: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宋明理学(朱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不同: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 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标题: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 试题(1)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的特点和地位,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依据材料结合已学史实归纳概括即可。由材料中的“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既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又可以得出其具有地域差异性。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古代我国文化发展影响的相关史实归纳即可; (2)由材料“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可以得出正君心,由“《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以得出大一统,由“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结合所学知识汉代儒学内容可以得出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3)结合材料第一段主张儒家学说不可移易,而第二段中李贽则反对盲从孔子由此可以得出二者的区别在于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第二小问,结合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原因可以得出李贽思想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小问,材料以此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以及明清时期早期反封建的启蒙思想,涉及到了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继承和变异,由此可以将其归纳为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度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查看答案

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材料显示出杜甫的诗

A. 可以在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

B. 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

C. 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D. 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①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④《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