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此相符的历史现象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D.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B. 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C. 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D.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中指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这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A. 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
B. 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C. 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D. 促进了区域集团化
某地区一些国家签订了一份合作文件,包含如下主要内容。该文件是

A. 《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B. 《布雷顿森林协议》
C. 《欧洲联盟条约》
D.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
下面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
项目 | 时间(年) |
|
工业利润总额(单位:卢布) | 1965 | 225亿 |
1970 | 560亿 | |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 1961~1965 | 6.1% |
1966~1970 | 7.7% |
上表反映了
A. 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
B. 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C. 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D. 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1921年,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什么政策中付诸实施( )
A. 新经济政策 B.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五年计划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