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8年慕尼黑会议后,德国向拉美地区进行全面渗透,威胁美国利益。美国总统罗斯福意识到慕尼黑协定没有带来“一代人的和平”,“仅仅意味着民主国家在地缘政治上的失败”。为此,他呼吁废除中立法案,用“现购自运”代替“武器禁运”,批准法国向美国订购飞机,加强美英合作,将自身强大的工业资源变为盟国战争的强大经济支柱。1939年4月,罗斯福要求希特勒保证10年内不侵略他所列出的31个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作为解决欧洲争端的基础。这些国家中包括当时与德国并不接壤的苏联。8月,美国主动向苏联提出延长《苏美商业议定书》一年,并“继续给苏无条件最惠国待遇”,支持英法与苏联的谈利。罗斯福在与国内孤立主义者斗争的同时,尽力分化德意同盟,集中打击德国。罗斯福的欧洲战略虽未能阻止战争,但却使罗斯福这样的反法西斯者提高了威望,并巩固了其在国内外的地位,连任美国总统,并引导美国走上与世界各国联合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道路。
——据刘德斌《国际关系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推行的欧洲战略的目的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推行欧洲战略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政治制度承袭元制。中书省是“百司纲领,总率郡属”,凡事必先“关白”左、右丞相,然后奏闻皇帝。胡惟庸任丞相后擅权挠政,促使朱元璋决心削夺中书大臣的权力。洪武九年,先削去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官名,只保留左、右丞相和左、右丞。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同时,罢中书省,废除丞相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使六部直属于皇帝。六部各设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六部尚书的品秩由原正三品升为正二品。又以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分掌兵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典刑狱,使其互相牵制,一切兵刑大权也都总揽于皇帝。朱元璋还藉胡惟庸案废置御史大夫。后又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监察御史虽职责重大,但不过是七品官。另外,刑部主审讯,大理寺复审亦可驳正,朱元璋还按六部的建制,设立六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驳正章疏违误。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元璋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元璋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早在汉代就出现过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发明,如代田法、耧车等,这些发明都是适合大面积的土地生产需要而出现的。但是这些农具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往往得不到普及和推广。明清江南地区落后的铁搭取代了先进的江东犁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江东犁用牛耕田,“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耕十亩”(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铁搭的工作效率大大低于牛犁,翻地大约“人日耕一亩,率十人当一牛”(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明清中国江南地区农桑业极其发达,大量土地用于栽桑种田,养牛的空间逐渐狭小,养牛成本上升,贫困农民无地养牛,造成畜力严重不足,“吴郡力田者,以锄带耜,不蓄牛力”(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材料二 (英国)圈地后,地主侵吞了大部分的土地,把此前零散的田产整固到紧凑的联合农场里,并能圈占从前受社区规章制约的土地,从而把它们归于个人的管理之下。18世纪的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既有改进技术、提高集约化程度的要求,也有劳动生产率的要求。1701年塔尔发明了马拉谷物条播机,1731年,他在一本名为《马拉中耕农业》的书中公开了他的发明,条播机不仅是英国产生的第一台真正的播种机械,而且也是英国农业向废除手工劳动所迈出的重要的第一步。1828年贝尔发明了马拉收割机,此外还发明了以蒸汽为动力的饲料粉碎机、干草切割机、甜菜切片机等等。
——材料均摘编自高辉《明清江南的农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兼与英国农业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技术应用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农业生产的变化,并说明中英农业发展趋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罗马法规定,如果出卖人知道物品有瑕疵,而买受人不知情;或者出卖人知道被卖物与买受人所想象的物品之间存在重大差别,那么买卖成交后,买受人可以据此提起有关诉讼。该规定
A. 适应了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
B. 旨在保护罗马公民的私有财产
C. 反映了罗马法重形式的特点
D. 目的是以诚信规范经济行为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 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 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 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 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