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现象从侧面表明该地区

A. 人口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

B. 抑商政策阻碍生产技术革新

C. 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

D. 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不足

 

A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江南地区的雇主普遍宁愿增加雇佣人数,也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这表明明清时期的人口的迅速增长降低了劳动力价值,从而使雇主不愿致力于技术革新以提高生产效率,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抑商政策,排除B;材料同专制统治制约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材料未涉及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问题,D项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 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

B. 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C. 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

D. 是理学思想的创新

 

查看答案

欧阳修曾描述东京相国寺东笔铺广告“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广告中大肆称颂的笔竟然都是“有表曾无实,价高乃费钱,用不过数日”的劣笔。欧阳修的这些描述从客观上体现了宋代

A. 印刷术推动了商业发展

B. 理学盛行导致了道德滑坡

C. 商品经济的发展较迅速

D. 广告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

 

查看答案

右为东汉画像砖图,学者命名为“纳粮画像砖”。图中房屋应为粮仓,房屋之前有一人著大袖长衣坐席上,手握算筹,右下两个著短衣者,一个在量粮,一人自马车上卸粮。该图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A.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B. 阻碍了当时农业经济发展

C. 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土地兼并

 

查看答案

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

A. 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 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

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 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十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诸家以顾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汉武帝“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是接受了哪一儒学家的建议?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革”带来的积极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理学的深远影响。据材料三,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反映的清初大儒的共同思想。材料四认为“顾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请举出19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变动的两例史实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