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三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1)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王族;同姓王族被分封在重要地区; (或者同姓封国数量多于异姓封国数量;同姓封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首都周围主要是同姓封国,起拱卫的作用;) (2)问题:藩镇割据。解决:北宋统治者将兵权收归中央,并强化中央禁军;派文臣管理地方,并设通判监督;掌控地方财政。 (3)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行省依照犬牙相入原则设置;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从分封制、行省制等方面来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姓封国多于异姓封国,这说明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王族;从同姓封国主要分布地区来看,同姓王族被分封在重要地区。 (2)“问题”,依据材料二信息“其后天子弱,方镇强”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藩镇割据;“解决”,依据所学知识从权、钱、兵等三个角度分析。 (3)从材料三中“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来概括并结合所学,从秦汉以来的中央集权演变线索、行省制概念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查看答案

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

A. 派文臣做州郡长官

B. 设“三衙”,收精兵

C. 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地方割据性增强    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演进趋势

C. 二级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D.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查看答案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唐太宗准备把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诏敕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 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特征

B. 中书省草拟诏敕超越权限

C. 三省间互相分权相互制约

D. 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查看答案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

B. 兵部员外郎

C. 知府

D. 枢密副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