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              

材料五:  据外国学者柯睿格(E. A. Kracke)对南宋两份进士题名录的研究,非官员家族的进士1148年占56.3%,1256年占57.9%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我国古代哪些选官制度?并指出这些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古代选官标准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1)血缘,门第,等级。 (2)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标准:品德 门第 才学。 选拔标准: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3)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的选拔标准为血缘关系、等级、门第高低。 (2)根据材料二“举孝廉各一人”“ 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可知,这一制度是察举制;根据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是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四“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可知是科举制。根据材料信息“孝廉”“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 征文射策,以取禄位”,并结合所学概括得出三种选官制度的标准。趋势:结合材料中选官标准的变化得出其趋势是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维护政治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影响社会风气、完善选官制度、提高官员素质等角度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全家处死。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三省的职责和分析其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查看答案

(题文)近代以来,日本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后, 又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伤害。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列强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列强都曾攻占清朝统治中心北京,都迫使清政府屈服。

 

查看答案

为了继续限制相权和加强皇权,北宋统治者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别分割宰相的财权、军权和行政权。

 

 

查看答案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名存实亡,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