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爆发,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积极向外扩张,向海外殖民、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过剩资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到20世纪初,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与此同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在殖民地世界中,被压迫民族正在逐步觉醒。

——据吴于廑等《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

材料二  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  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影响,并分析一战爆发前世界的主要矛盾。

(2)根据列宁关于“战争引发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论断,简述1917年俄国革命的主要史实。

(3)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1)影响:世界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全球物质、政治、思想与文化的交流,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但是,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矛盾:列强之间的矛盾;列强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 (2)史实:战争促使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在一战中失败,引发七月事件;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通过《和平法令》,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倾向于①: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它历时长,规模大,造成了空前的灾难。与此同时,战争促进了科技的飞速进步与新式武器的发展。 倾向于②:战争摧毁了四大帝国,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美日等国崛起。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倾向于③:大战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出现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但也隐含了新矛盾和新问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世界最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信息和所学从世界一体化进程以及矛盾加剧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日益加剧”可以归纳出答案。 (2)依据材料和所学十月革命过程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事件以及十月革命措施回答即可。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任一观点进行解读,同意第一种观点论证结合所学从一战性质以及破坏角度回答;同意第二种观点从帝国主义实力变化以及民族解放运动角度回答。同意第三种观点从战争带来国家组织和政治格局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责任内阁制,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副署的行政行为向英王负责;内阁向国会负责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集体辞职或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如果新选出的下议院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辞职。这一原则是通过一系列惯例形成的

——《外国法制史》

材料三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但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

——《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四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套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1)古罗马的斯多噶派提出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对谁负责?体现了什么原则?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体现。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

 

查看答案

“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以……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听秘书朗读完后,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是指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独立宣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