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

唐代法律规定,“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一百,三人加一等,十人徒二年”。这说明唐代

A. 有力地防范了官员腐败

B.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

C. 注重规范各级官员编制

D. 杜绝了选官上任人唯亲

 

C 【解析】 材料中的“有数”“不应置而置”说明唐代法律对各级官员的人数配置作了规定,这种以法定员的方式有利于规范官员的编制,C项正确;规范各级官员数量与防范官员腐败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员数量而不是用人标准,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 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C. 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 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 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查看答案

某史籍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皆侯矣。对这一举措的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汉景帝无力平定七国之乱   B.内容:废除嫡长子继承王位的传统

C.结果:尾大不掉,事与愿违       D.意义: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

 

查看答案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出的 主要信息是

 

A. 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C. 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D. 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 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