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

A. 道德修养

B. 君主专制

C. 科学真理

D. 经世致用

 

A 【解析】 无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还是王守仁的“致良知”都体现了对人道德的要求,讲求人的品行,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真理的信息,排除C;经世致用是明清之交的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A.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

C. 强调纲常伦理以维护社会秩序

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查看答案

王阳明曰:“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这说明王阳明

A. 重视道德修养

B. 强调格物致知

C. 倡导知行合一

D. 主张人性本恶

 

查看答案

朱熹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其学说的出现,使理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并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扶为“显学”。理学成为“显学”主要是因为其

A. 适应君主专制加强需要

B. 受到朱熹完善达致成熟

C. 吸收佛道思想更为系统

D. 强调格物实现内心修养

 

查看答案

清代学者戴震说:“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儒学发展到“以礼杀人”最有可能是在

A. 先秦

B. 秦汉

C. 隋唐

D. 明清

 

查看答案

朱熹作《朱子家礼》,阐述了家族生活的“通则”和“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四种重要的礼仪制度。他尽量以从众和从俗的原则对古礼进行修订,使之更加简化易行。这一做法

A. 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世俗化

B. 造成了宗法观念的淡漠

C. 中断了儒家传统的继承性

D. 导致了日常仪式的繁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