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题文)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

(题文)郭嵩焘1879年离职乘坐轮船返回湖南,官绅哄动苦阻,集议于上林寺,差点把他寓所焚毁。1896年熊希龄、蒋德钧等人为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四处奔走游说,并于次年春获得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这一变化

A. 推动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

B. 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C. 表明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

D. 反映了近代航运事业艰难发展

 

D 【解析】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已经将西学东渐上升到制度层面,故A错误;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这并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被扫除,故B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民众接受了近代化思想,故C错误;1879年乘坐轮船的行为遭非议,1896年后湖广总督张之洞批准创办湖南内河轮船企业。这反映了中国近代航运事业艰难的历程,故D正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到1894年,进口火柴因其价廉物美基本取代传统打火石。1900年前后,华商自办火柴厂纷纷出现,其产品比进口火柴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虽质量稍逊,但性价比高,因而更易于销售。这说明

A. 民族工业比外商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B. 民众消费观念主要受民族情感支配

C. 民众往往存在经济实用的消费心理

D. 在华外商企业与民族工业竞争激烈

 

查看答案

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

A. 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 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查看答案

在1872~1885年的第二阶段中,虽然国防工业仍然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这类“洋务”逐渐被看作是“时务”,因为它们乃针对国家的急迫事务而开办。这里的“时务”是指

A. 兴办民用工业

B. 创办军事工业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查看答案

李大钊说:“中国古代的婚姻时期,亦似在秋冬之交。《周礼》言仲春,《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古代

A. 农耕经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B. 农村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 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 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查看答案

“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

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