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认为“必须加强法制”的原因,并指出我国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 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 (3)原因:“文革”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改变当时法律很不完备的状况。 意义:1982年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成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解析】 (1)依据教材《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节可得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或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依据是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即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原因:依据教材《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节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可得出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结合教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的内容可得出解决策略是坚持依法治国。 (3)原因: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及材料内容“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以及材料三内容可知,邓小平“必须加强法制”一方面是看到了文革中民主和法制被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改变当时法律很不完备的状况;意义:本题结合教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节内容即可得出1982年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成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姓厌昆腔,喜乱弹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足观。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叟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清)焦循《花部农谭》

(1)从材料可以看出昆曲的弱点有哪些?

材料二1956年,周恩来总理高度评价浙江昆剧团演出的《十五贯》:“你们浙江做了一件好事,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人民日报》随即在头版头条发表专题社论,盛赞《十五贯》演出成功。昆剧艺术和浙江昆剧团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许多地方成立了昆剧专业演出团体。昆剧这一曾濒临绝唱的古老剧种,终于在新中国迎来了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

——《昆曲与浙江》

材料三2001年,中国昆曲艺术被宣布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昆曲的艺术成就和它独特的文化价值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民族,为世界所认识和赞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

——《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实施方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昆曲迎来艺术振兴的一片艳阳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昆曲成为世界“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理由。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拉曼特借鉴了布鲁内列斯奇的大穹顶,但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不仅在造型上更有表现力,同时也在教堂室内形成了更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之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空间更胜一筹。其室内空间既有几个不同的区间,又宛转流通,统领在中心的主穹顶之下,整体性非常之好,其设计更富有想象力。……如果非要找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形象的话,穹顶可以是一个答案,尽管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这一时期。

文艺复兴的“复兴”意味着一种谦卑的姿态,但这绝不意味着那时的人们没有雄心。“复兴”不是复古,而是通过对古代精神的研究和理解,恢复一种价值观,并用这一价值观创造可以比肩古人的建筑,最终实现超越。

——方晓风《完美的穹顶——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创新路径》

(1)布鲁内列斯奇和布拉曼特分别为哪两大建筑设计了穹顶?根据材料,概括布拉曼特设计的穹顶的特点。

(2)为什么说“穹顶这一形式并非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查看答案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查看答案

(加试题)左宗棠收复新疆,被誉为“中国人的气质”。当时的英国人曾这样评价:“乾隆时代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辉煌成就”。下列有关收复新疆的史实,正确的是

A. 左宗棠制定“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

B. 1876年,向南疆推进,消灭了阿古柏的主力

C. 1880年,左宗棠在喀什噶尔建立抗俄军事基地

D. 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收回伊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