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A.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B.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C.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来看,孔子作《春秋》是针对当时社会中的乱象,是通过《春秋》对社会现实作出褒贬,反映出孔子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墨子是中国第一位集思想与实践于一身的造物设计家,其“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中包含的是宽广与博大、心系万民忧乐、情牵苍生疾苦的情怀。张岱年教授曾指出:“墨家的自然科学研究从属于墨子的‘为天下兴除利害’的最高宗旨。”墨子发明的工具主要集中在几何学、力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如桔槔这种汲水工具虽简单,但它使劳动人民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相应地促进了古代中国的科技进步。墨子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重视对技术精益求精,以造福社会。在墨子看来,社会消费应以保持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限,主张“去无用之务”,是“天下之大利”。如出行造车方面,只要能“完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即可。他的造物思想不是针对某个具体器物或者事件,而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物的目的是器物都要恰当地配合当时的社会生产实践。特别重要的是,墨子在将上述制造技术传授给他人的同时,还著书立说,使之传至后世。

——摘编自王凯、唐亚华《工匠精神的境界——从鲁班、墨子、庄子谈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子工匠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墨子工匠精神的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社鲁门在就职演说中,着重阐述了第四点计划,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它又被称为“开发落后区域计划”。该计划出笼后,伊朗成为美国实施该计划的第一个国家,美国资本随之大量涌入伊朗。乘英国与伊拉克关系紧张之际,美国石油财团竭力挤进伊拉克,扩大在伊开采权。通过实施“第四点计划”,美国进一步笼络伊拉克,向它提供军事援助。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除了与苏联接壤或接近的国家外,中东诸多国家同祥受到“第四点计划”的冲击。美国通过政治与军事控制,独霸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以此为契机,美国石油垄断资本获得了惊人的发展。1939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3.1%,1956年则增加到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第四点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知识,评述美国的“第四点计划”。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改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但不得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所有应加没收和征收的土地,在当地解放以后,如以出卖、出典、赠送或其他方式转移分散者,一律无效”;在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度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改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新区土改于1952年基本结束,据统计,约有三亿农业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获得经济利益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7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左右。

—摘编自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中外历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海洋的利用与控制探讨‘三角模式’”。(要求:可以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信息进行探讨,或提出新的观点加以说明;也可以对材料信息进行修改,并进行论证、需明确写出观点,解读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颁发了《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规定:“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后来依据这些原则衍生出一些具体条款:“不得在街市走马”、“不得在人众中走马”的规定,后世演化成为“限速”和“人车分流”等现代交通规定;“以船载客,需事先订价,不得超载”的规定,在现代演化成为“禁止超载”的规定;“不得在中流索价”的规定,演化成为保护乘客交易安全的现代条款。此外,唐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唐律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在唐代,我国的交通管理立法原则已经和现今相差无几。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道路多为军备所设置,骑士们上马首先要从左侧进行,左侧路基会稍高些便于上马,所以演变成为骑士“靠左走”。罗马帝国对外扩张将“靠左走”的“交通规则”带到了整个欧洲。在1300年,罗马教皇卜尼法八世宣称“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时他还规定,来罗马朝圣者需要靠左侧行走。欧洲的贵族仍大多保持靠左行走的习惯,而农民在赶车挥鞭之时,坐在左边更顺手些,所以更多地选择从下面行驶。欧洲在18世纪中期以前没有明确的交通法律,主要依靠的是欧洲各国的习惯。

——以上材料摘编自《道路交通规则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交通法规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西方交通法规特点不同的原因并说明对中西方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