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转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也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以生,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

—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历史上叫作五四运动的大事件,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伪说”“罢学风潮”“近因”各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运动的态度有何不同?

(3)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中肯?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一诬蔑、敌视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赞扬学生运动为爱国运动。 (3)核心精神:爱国。不中肯。原因: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4)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解析】 试题(1)注意“摘自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本问还需联想到新文化运动,概括所学知识,可知“伪说”指: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学说);“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政治问题)。 (2)从材料一中的“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之所为”可知当时北京政府对学生运动是敌视与诬蔑的;而材料二中“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等话语,显然说明孙中山是支持、赞扬学生运动的。 (3)从第(2)题分析中,很明显说明其核心精神是爱国,然而孙中山分析五四运动从北京发展到全国的原因是“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这是不中肯的,五四运动中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获得一定胜利的重要因素,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起到的作用。 (4)孙中山认为五四运动是爱国,这是对五四运动给予了肯定与支持,毛泽东同样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运动”,然而毛泽东却认识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的重要性,“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年表1911年

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试结合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说明材料三中毛泽东说“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有哪些具体表现?

 

 

查看答案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这场战争,自1514年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1)图1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包含了什么思想?图3所反映的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

(2)材料一中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 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 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 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查看答案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           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五卅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