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C 【解析】试题由题干“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可知知识分子主张变革政治制度,故A、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再根据题干对体制的颠覆性改造,可知是要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如复兹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材料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改订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 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    B. 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

C. 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    D. 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

 

查看答案

以下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表:

新军将领

革命党

咨议局议长

巡抚

布政使

提督

督练公所总参议

13

3

3

1

1

1

1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反封建不彻底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是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史学家费正清曾这样写道:“在广东,小规模的革命党人起义虽遭镇压,可是在汉口,1911年10月10日,革命者的一家炸弹制造厂的意外爆炸,导致了附近帝国军队的兵变。”这场“兵变”带来的结果不包括

A. 中国完成了近代化

B. 皇帝制度结束

C. 中华民国成立

D. 清政府垮台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意识到变革制度的迫切性

B. 传统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彻底粉碎

D. 促进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