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

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C.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C 【解析】材料中林则徐认为英国“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虽然林则徐不为英国的富强所吓倒,主张坚决斗争,但林则徐这时对英国的认识还说不上十分深刻,在有些事情上只见其表象,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此时的认识谈不上清醒;B选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理解材料真实内涵;D选项是林则徐得出的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被历史证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 )

类别

数量

比重

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

399

70.4%

社会科学与史地哲等

113

19.9%

 

 

A. 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 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

C. 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 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

 

查看答案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明代文学家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和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后乃变而尽用南唱……大会则用南戏。”这反映出

A. 明代戏曲中心已转移到南方

B. 元杂剧最初在我国南方兴起

C. 明中后期元曲发展渐趋衰落

D. 明代我国戏曲逐渐走向融合

 

查看答案

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查看答案

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    B. 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C.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    D. 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