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

嘉靖八年,在大学士桂萼的鼓动下,明世宗(嘉靖)指责王阳明(当时已逝世)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这说明王阳明心学

A. 具有否定传统懦学的倾向

B. 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

C. 没有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 致良知不合君主愿望

 

B 【解析】 据材料“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心学不是对传统懦学的否定,而是发展,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主张心外无物,有利于提升人的主体地位,故B项正确;心学从根本上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故C项错误;致良知主张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这符合封建君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曲礼》认为父仇不共戴天,为父祖复仇被视为孝义之举。汉代董仲舒在春秋决狱案例中对子误伤父的结论是:“臣愚以……春秋之义……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魏律规定:“贼斗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追杀之。”这表明汉魏时期的法律呈现出

A. 宗法家族的特色

B. 以儒入法的特色

C. 同态复仇的特色

D. 严刑峻法的特色

 

查看答案

十八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 lAziest(最懒惰的)government is the best government”下列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的是

A. 以德治国的文化人学派

B.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C.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D.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查看答案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查看答案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有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释道犹劝人以善,小说专导人以恶。……世人习而不察,辄怪乎刑狱之日繁,盗贼之日炽,岂知小说之于人心风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钱大昕(1728~1804)著《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

(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根据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材料二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农村开始生产供出口的大宗商品,包括供应条约口岸工厂的经济作物,这趋向于转入新的商业渠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市场结构正欣欣向荣,直到1949年都很少有衰落的迹象。……首先在条约口岸直接感受到的世界市场上银价或中国农业输出品行情的波动,有时候能波及农村。但总的说来,直到1949年农民地区和条约口岸经济依旧只有很松散的联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对当时社会转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对工业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