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 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 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 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 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

 

B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监察制度既有定期监察又有突击督察,既有刺史监察又有司隶校尉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故B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西汉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是说明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郡守的履职权限的扩大,故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A. 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 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 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查看答案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霸权开始失能,其过程跌宕起伏,对国际关系产生了童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大事记(部分)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身亡

1968年,民权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

1968—1971年,美国先后发生六次美元危机

1972年,水门事件爆发,直接导致1974年尼克松总统辞职

材料二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造成美国霸权失能的内外因素。

(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格局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35年一位英国人撰文评价东印度公司采用公开考试竞争原则选拔文职人员时说:“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材料二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了“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个月内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

—据杨学为《中国考试制度通史》、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探索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查看答案

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

 

查看答案

1990年11月21日,有34国参加的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通过了被誉为新欧洲宣言的《新欧洲巴黎宪章》,它在东方认同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宣告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这几乎成为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这表明

A.冷战格局在欧洲的结束             B.新欧洲是东西方妥协的产物

C.欧洲开启了一体化进程             D.冷战时代以西方的胜利宣告终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