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美国来华传教士的...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在华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美国来华传教士的活动具有代表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传教士来华始于19世纪30年代,由于他们的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实在太远,他们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鸦片战争后,他们先后在广州、宁波、福州、上海等地创办教会学校。19世纪60年代,中国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许多都效仿教会学校。此外,全国各地兴办的新式私立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程式,也仿效教会学校。

1838年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撰写一部名为《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来源、组织与功能作扼要叙述,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增补的有关美国的材料,几乎三分之二来自这部书。1866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第一部翻译成中文的完整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问世,清政府中央和各省以及对外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与外事有关的各级官员均获得此书。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书籍的数量没有精确的统计,但属于自然科学著作的为数不少,如介绍西方科技的《格物入门》《格物测算》《地学浅释》和大量的西医西药书籍。

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当推裨治文的英文报刊《中国丛报》。该报在其创刊号中,毫无掩饰地指出其主要宗旨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广泛了解中国各种情况,中美《望厦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就是根据该报提供的情报拟定的。19世纪下半期,传教士主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介绍西学的《万国公报》。康有为、梁启超的许多主张出自于那里,连光绪皇帝也阅读《万国公报》。

—摘编自梁碧莹《美国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并说明西方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对近代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分别做出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内容:举办教会学校;翻译和出版书籍;创办报刊。 原因:传播宗教;为殖民侵略服务。 (2)①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体制,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一大批新式学堂创办起来。 ②开阔了国人认识世界的视野;有助于国人对西方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和自然科技的了解和认识。 ③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为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提供了必要条件和来源;资产阶级政治运动逐渐开展。 ④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介绍西方的报刊、杂志、著述在中国纷纷出现,留学教育相继开展。 ⑤有利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使东西方文化冲突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中国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 【解析】 试题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材料“美国传教士……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以传播教义”“美国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书籍的数量没有精确的统计”“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较早且影响较大的当推裨治文的英文报刊《中国丛报》”等信息分析与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他们率先在中国办起了教会学校以传播教义”“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就是要通过出版《中国丛报》广泛了解中国各种情况,中美《望厦条约》的一些不平等条款就是根据该报提供的情报拟定的”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知识运用的能力,由“19世纪60年代,中国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上海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许多都效仿教会学校……教学内容和程式,也仿效教会学校”“传教士在中国翻译和出版的书籍……自然科学著作的为数不少,如介绍西方科技的《格物入门》、《格物测算》、《地学浅释》和大量的西医西药书籍”“传教士主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要算介绍西学的《万国公报》。康有为、梁启超的许多主张出自于那里,连光绪皇帝也阅读《万国公报》”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中西文化交流、留学教育发展和近代西方殖民侵略的本质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

 

查看答案

(题文)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 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 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C. 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D. 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查看答案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 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查看答案

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 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

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 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

C. 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 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应是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辛亥革命

D. 抗日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