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

 

C 【解析】 试题题干“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段材料体现出由于政治制度的落后导致民心、民意无法上达,国内不能聚结力量,因此无法与近代化的日本抗衡,故C正确。A、B不能准确反应材料内容,不选。D项与材料无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

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 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 洋务派任人唯亲

C. 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D. 舰队数量的过多

 

查看答案

清朝前期至清末民初,今京津冀均属直隶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京畿重地。1903年,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主要原因是天津(  )

A. 作为“卫所”的军事职能强大

B. 作为直隶首府的政治功能上升

C. 开埠通商提高了城市整体实力

D. 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

 

查看答案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外国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 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 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C. 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 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查看答案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

A. 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B. 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    D.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查看答案

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 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B. 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 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 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