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

关于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中外学者各不相同,甚至有的观点针锋相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写到:秦王嬴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却说: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材料二  黑格尔(1822年)认为: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

伏尔泰却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

(说明:可以赞成或反对,也可提出新的观点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一: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专制落后的观点。 论证角度一: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角度二:中央集权加强,限制了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角度三:专制制度是为了维护封建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四:君主专制下,统治者推行的文化专制政策,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小结:(略) 示例二: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的看法。 论证角度一:利于多民族封建专制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角度二: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角度三: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角度四:为人类创造了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小结:(略) 【解析】 学生解答此题首先从材料中总结出观点,根据材料可知分为两种观点,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落后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有合理性与优越性。然后考生可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应该从多角度进行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例如选择“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专制落后”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阻碍新经济因素萌芽发展、文化专制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例如选择“赞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具有合理性和优越性”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封建社会繁荣方面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已出现装载数量数十万石的大海船,瓷器、丝绸与东南亚直至欧洲都有交易。据考证: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宋代是一个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朝代,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北宋都城开封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已没有界限,到北宋中期,开封的街市变迁完成了从坊外店肆到坊墙开门侵街店肆再到夹街店肆的演变过程,市内到处设有晓市、鬼市、晚市和夜市,全城店铺林立。

材料二北宋赋税结构

材料三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四科举制度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宋太宗时在科举考试中开始使用糊名法。(糊名法在当今中国各类考试中仍普遍使用。)明清时八股文是一种简单且良好的文章格式,采用这种方式来写文章,思维缜密,格式严整;但它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科举制度在1905年废止。在科举的存废和利弊上,不同学者观点不一。

①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顾炎武

②科举虽然不好,但是没有科举,那个时代更坏!

—《疯狂的科举》潘剑冰

③就耳目所睹记,语言文章之工,合于逻辑者,无有逾于八股文者也!

—钱基博

(1)根据材料一、二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宋代商业上出现的新气象。

(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若请你评价对科举制度,你会更注重材料四中的哪种主张?并说出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并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两种途径。

 

查看答案

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

A. 程灏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某杂志登载的文章,其中有“中国固有的伦理、法律、学术皆封建制度之遗,与西人相较,相去极远,如不改进,必不能存于今日世界。”又有“西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中国以闲适恬淡为美风,实为中西民族强弱的大原因。”再有“若笃旧不变,而无世界知识,不知顺应世界潮流,绝难立足。”此文最有可能出现于

A. 林则徐为代表的鸦片战争时期

B.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

C. 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时期

D. 陈独秀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据此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 苏格拉底崇尚自由探索,指导个人行为

B. 智者学派突出个体感受,导致社会混乱

C. 苏格拉底强调教育作用,培养人的美德

D. 智者从个人与利益出发,实现主观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