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的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的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西汉重用近侍担任尚书令

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钱穆先生认为皇权逐渐加强,政府的权力逐渐下降,此处“政府的权”是指相权。结合选项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中朝的设立削弱了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加强了皇权,故①项正确。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君权和相权无直接联系,②项错误。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于皇帝的目的,③项正确。北宋设枢密院管理军事,枢密院最高长官为枢密使,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相权受到削弱,皇权得到了加强,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排除ABC,所以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藏文史籍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本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大喇嘛,忽必烈让他主持宣政院)的驻地和教法所在地,故作为一省付于八思巴。”这段材料表明

①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八思巴是元朝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

③当时吐蕃人把西藏看作元朝的一个行省

④西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题文)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 丞相

B. 太尉

C. 九卿

D. 郡守

 

查看答案

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 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 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 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查看答案

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按行政级别从高到低的顺次正确的是

A. 郡、县、乡、亭

B. 郡、州、县、乡

C. 郡、县、乡、里

D. 郡、县、亭、乡

 

查看答案

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文字

B. 推行郡县制

C. 统一货币

D. 统一度量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