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 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B. 导致了自耕农衰退、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该制度是均田制,均田制将土地分配给有需要的受地者,目的在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故C项正确。均田制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了国家赋税,而不是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均田制为农民提供了可耕种的土地,自耕农数量增加,并非导致自耕农衰退,排除B。土地兼并问题一直存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均田制并未解决土地兼并问题,而是缓解土地兼并,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B.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查看答案

水利者,农之本也,无水则无田矣。水利莫急于西北,以其久废也;西北莫先于京东,以其事易兴而近于郊畿也。此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 历代都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

B. 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C. 因地制宜发展水利

D. 富国利民的民本思想

 

查看答案

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A. 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 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C. 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 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查看答案

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 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