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

秦汉至清,我国逐渐形成并完善了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以前称御史台)“三法司”的中央司法体系。如明清实行“三司会审”,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反映了

A. 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

B. 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C. 司法系统的独立运行

D. 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

 

D 【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司法体系的完善,并没有体现司法出现了分权倾向,故A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材料中讲到的“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其目的是为了司法的公正,而不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的说法与材料意思不符;“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信息说明了司法系统不是独立运行,故C项的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司法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且,到明清时期,“判决不当的或死刑案件由皇帝裁决”,这些说明了统治者重视司法建设,故本题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总督始设于明朝,明初常遣尚书、侍郎、都御史至地方解决紧急问题或安抚军民,这些总督因事而设,事毕即撤;明朝中叶,总督近于定制,管辖范围在一省之上,多至五省,其作用主要是协调各省关系,防止各地方之间因互不相属而互相推诿。总督职位的设置

A. 约束了官员权力滥用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削弱了地方三司分权

D. 有效防止官员的腐败

 

查看答案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A.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查看答案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地区

时间

赴试人数

分配名额

录取比例

苏州

庆历中

200

4

50:1

绍兴二十六年

2000

13

153:1

福州

绍兴二十六年

3400

62

56:1

淳熙十年

15000

62

242:1

 

 

A.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查看答案

东汉顺帝之前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 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 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 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 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查看答案

《史记》《汉书》凡提及汉朝制度,不管是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学术,必首标汉承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汉承秦制”,“汉初因秦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说明秦汉时期

A. 官方意识形态一致

B. 政府注重强化思想控制

C.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发展

D. 社会演进趋势相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