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材料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原台“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望大陆》

(1)材料一中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你所学指出这种“愁”最终的结局。

(2)材料二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试分析其历史原因。

(3)材料二、三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为了顺利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我国政府确立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5)当前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是什么?你认为当前促进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1)作者的“愁”指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原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直接原因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思想感情:为台湾的被割占悲痛不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企盼祖国实现统一;忧国忧民的感情:等等。最终结局: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回。 (2)作者的“愁”指的是台湾与大陆分离。原因: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占据台湾;美国的干涉。 (3)思念祖国、家乡,渴望两岸统一。 (4)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5)阻碍因素:①台独势力;②外国势力的干涉。 有利条件: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两岸人民拥护;③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④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⑤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目益提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去年今日割台湾”可知答案答案错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思想感情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企盼祖国实现统一”等思考回答;第四小问结合所学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回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余光中的诗可知是台湾与大陆分离;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占据台湾以及美国的干涉回答。 (3)依据所学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回答。 (4)第一小问结合所学从台独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大陆中共领导、台湾民众支持以及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角度思考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对1993年汪辜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A. 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

B. 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

C. 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

D. 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逐渐形成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共采取的积极措施包括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②80年代初,提出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的对等谈判

③停止炮击金门,实行两岸的真正停火,并开始了通邮、通航、通商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允许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

②签订《南京条约》

③签订《马关条约》

④香港回归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题文)1982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新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一规定说明( )

A. 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自行决定实行何种制度

B. 使一国两制的实践有了宪法保证

C. 特别行政区不必遵循国家宪法,可以单独制定法律

D. 特别行政区能够行使独立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