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

/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

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

50多

500多

1.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l—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是什么?有何特征?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2)读材料二,分别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3)1937——1945年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自然经济;特征: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给分) (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 【解析】 (1)图一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即男耕女织中的“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进而得出自然经济的特征;图二是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反映了鸦片战争后,洋布等大量工业品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家庭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1895~1900年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该时间在甲午战争后,联系相关史实得出分析原因;1912~1919年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一个短暂的春天。联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分析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国内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1945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考虑这一时期战争的破坏、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榨等因素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了纺织工厂及火车。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请回答:

(1)材料一内容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从中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 马克思

材料三: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 康有为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当时的政府(明清)采取的是何种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原因何在?

(3)阅读材料三,概述当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西欧诸国的发展概况?

 

查看答案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D.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查看答案

2007海南卷,历史,14)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查看答案

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   ①三跪九叩    ②长拜作揖   ③鞠躬    ④握手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